close

讀完這本書的當下我很迷惑,作者是敘寫「旅人」的漂泊,還是「無根」的遺憾?不,我想我一開始就搞混了,就跟八重跟泰造一樣,這就是為什麼八重會跟孫子講出「我不知道該教你們什麼,因為我們這一輩子只知道逃避而已。」

很多時候我們一直以為所有的事情都有規則可循,就像六法全書記載的,殺人放火、酒駕肇事該受刑罰(事實上卻不一定),或者是像教科書上,家庭的組成要有祖父母、父母、小孩(同性戀該如何?)。人生愈走愈長,愈是發現太多事情的規則不過是一種常態或是人自以為是的高標準罷了。

 

誰說面對承擔的人就是勇夫,而轉身逃避就是膽小鬼?我相信大多人都會說:「難道不是這樣?」吧。

 

其實面對跟逃避是一體兩面的事情,面對家庭的責任通常是逃避自己的夢想,逃避眾人的期待面對的是耳語的嘲諷,這世上沒有人可以滿足旁人跟自己的期望。吊詭的是選擇面對的人因為符合社會期待,所以在過程中若遭受困境,較會引起親友的實質支援,至少也有情感上的支持。而相較那些選擇逃避的人,基本上在當時已經眾叛親離,所以之後的旅程就註定孤單。

 

這麼認真探討下去,發現當時因為懦弱選擇逃避的人,卻需要更多的勇氣才能持續走下去,這就是為什麼基三郎(八重跟泰造的三子)其實欽佩父母逃避的勇氣。是的,我沒說錯,逃避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逃避之後要做些什麼能做些什麼都沒有眉目的話,彷彿蒙上眼睛在荒野前進,也只能用「船到橋頭自然直」安慰自己。

 

八重及泰造面對家庭責任與戰爭都是消極的看法,隨著時代潮流逃去滿州生活、又隨著戰爭結束逃回東京生活,他們並沒有宏大的目標,只是很單純的想要活下去的想法(而他們也很幸運地活下來了)。但關於逃避這件事他們所抱持的看法是世俗的共識,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對於本身的過去是帶著自卑的心態,所以這也造成之後他們對那些從滿州回國的難民始終特別寬容,對於子女的教育卻是不置可否。

 

自己本身就是個失格的示範,又怎麼能幫子孫立下規範呢?

 

因為沒有規範,在這個家庭裡的成員所保持著很奇妙的距離,像是過著不相干的生活,又時常湊在一塊,如同書裡說的,這個家就像一個「簡易旅館」,大家來去自如。我想良嗣(八重跟泰造的孫子)一直感到的不對勁就是這個吧。

只是不對勁就是錯誤嗎?我覺得比較適宜的說法應該是非傳統吧。我一直認為很多事情都是大部分的人認可而沿襲多年的社會共識,並不能說你不走這條路就是在搞砸你的人生吧?就算是,只要你只是搞砸「自己」的人生,別人也無從置喙阿。

 

雖然八重說他並不能設立什麼規範,但是家裡最重要的規範就是「不要留爛攤子給別人」,因為從他們的經驗她知道不管要當衝鋒陷陣的勇士、逃避的懦夫,還是無所事事的遊民,這都是選擇,底限就是為自己的選擇扛下責任就好。

 

人生也是如此,人生不是是非題,也很難用選擇題涵蓋,因為選擇過後還有一大堆狗屁倒灶的事情得解決,並不是面對之後掌聲就響起不滅,逃避之後人生就萎縮不振,重要的是選擇之後的態度跟行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eronica01 的頭像
    veronica01

    RocketBabyDolls

    veronica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